你知道吗?很多食物都可以帮助我们预防癌症,可以说,它们是我们对抗癌症的“免死金牌“,比如茭白,它能加快食物残渣的排空速度,缩短有毒物质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,促进胆汁酸的排泄,对预防大肠癌极为有效。
  
  1、胃癌“免死金牌”:茯苓
  
  茯苓是一味利水渗湿药,也是药膳常用品,在许多药膳中都有茯苓的身影。其性味甘淡而平.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卵磷脂、葡萄糖、胆碱、p-茯苓聚糖分解酶、脂肪酶、蛋白酶等成分。具有健脾利湿、消肿宁心安神等作用,常用于治疗脾虚诸症:小便不利、水肿胀满、痰饮咳逆、呕吐、泄泻及遗精、淋浊、惊悸、健忘等症。
  
  近代研究发现,茯苓所含的茯苓多糖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,对抗钴对末梢神经的抑制,还可直接抑制癌腹水等作用 含茯苓的药膳有市售的茯苓饼、饼干、糖等,还可煮粥、蒸馒头、做面等。
  
  2、肝癌“免死金牌”:蘑菇
  
  有“抗癌第一菜”的美誉,比如菜蘑、口蘑、香菇等,由于含有多糖体类的抗癌活性物质,可以促进抗体形成,使机体对肿瘤产生免疫能力,抑制肿瘤细胞生长,可以抵抗包括淋巴瘤、肠癌等在内的多种癌症,特别是对肝癌病人,很有益处。
  
  3、胰腺癌“免死金牌”:菜花
  
  研究指出,这可能与食物中含有的天然叶酸有关。同时,由于萝卜中含有芥子油,它和萝卜中的酶能互相作用,具有促进胃肠蠕动、增进食欲、帮助消化的功效。近年来,研究发现,萝卜因此也有助于抵抗胰腺癌。
  
  4、肺癌“免死金牌”:菠菜
  
  菠菜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,有助于预防自由基损伤造成的癌症。每天吃1碗菠菜可使患肺癌的几率至少降低一半。此外,番茄、胡萝卜、南瓜、梨和苹果也都可以预防肺癌的发生。
  
  5、肠癌“免死金牌”:茭白
  
  茭白、芹菜类食物富含纤维,食物进入肠道后,可加快其中食物残渣的排空速度,缩短食物中有毒物质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,促进胆汁酸的排泄,对预防大肠癌极为有效。
  
  6、乳腺癌“免死金牌”:海带
  
  海带不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食物纤维,还含有微量元素碘。而科学家认为,缺碘是乳腺癌的致病因素之一,因而常吃海带有助于预防乳腺癌。日本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低,可能与经常摄入海带等海藻类食物有关。
  
  7、皮肤癌“免死金牌”芦笋
  
  芦笋是近年风靡世界餐桌的蔬菜之一,含有丰富的维生素、芦丁、核酸等成分,对淋巴瘤、膀胱癌、皮肤癌有一定疗效。
  
  8、宫颈癌“免死金牌”黄豆
  
  用黄豆制成的豆腐、豆浆,可以补充植物雌激素,它所含有的异黄酮、木质素都被认为有抗氧化的作用,能抑制宫颈癌的生长,减少癌细胞的分裂,同时有效阻止肿瘤转移。此外,酸梅、西红柿也是很好的预防宫颈癌的食物。
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身上、脸上长了痦子,影响美观不说,没准心里还会直打鼓――为什么身上突然就出了一片痦子呢,是什么重病的信号吧,到底还能不能去掉……
  
  痦子不是疾病信号
  
  人们通常说的痦子包括呈褐色、黑色的“色素痣”和鲜红或暗红色的“血管痣”。色素痣种类较多,大小和颜色也各不相同;血管痣则是由真皮或皮下血管组织增生过度而形成的。健康人皮肤上通常可找到数十颗痦子,它们大多对身体没有危害。
  
  不同年龄、不同性别的人都有可能和痦子“亲密接触”,婴儿一出生就有痦子的不多,据统计只有1%,其他则都是后天长成的。儿童或青春期是痦子的多发期,经常会突然出现。随着年龄增长,身上也偶尔会冒出些红痦子,这些都很正常,不是什么疾病的表现,无需担心。还有少数人称大痦子为“母痦子”,以为它们是诱导小痦子新发的“元凶”,因此恨不能除之而后快,事实上,它们除了形状不同外,并没有本质区别。
  
  只有一种痦子会恶化
  
  一般来说,色素痣分为交界痣、皮内痣和混合痣三种。
  
  最危险的是交界痣,它位于表皮和真皮交界的地方,摸起来不高出皮肤表面,一般无毛发,比较黑。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,手掌、脚底、外阴部位的色素痣属这一类,相对来说容易发生恶变。
  
  如果出现下列情况,就有可能是痦子恶变的征象,需要提高警惕:痦子近期明显增大,特别是出现不对称、颜色改变(红、白、蓝、黑)、表面改变(鳞屑、糜烂、潮湿、痂皮、溃疡或出血)、疼痛或触痛、周围发现有卫星灶及所属淋巴结增大。一旦发现,应及时去医院诊治。
  
  除此之外,色素痣的其他类型以及血管痣都没有发生癌变的可能,一般来说,还是安全的。
  
  慎用药水点痦子

  
  大部分痦子对人体不会有伤害,但为了美观,还是有很多人会选择去掉它们。通常,除痦子的方式应按照种类、大小和部位而定。
  
  超过3毫米就得用手术切除,并做切片检查,切除后要缝合;较小和浅的痦子可以用激光治疗。有些美容院常用一次性药水点痦子法招徕顾客,但稍不注意就可能留下疤痕,因此做时务必要谨慎。而且,如果痦子被反复刺激或感染,易诱发恶变,成为高度恶性的肿瘤。因此,如决定去掉痦子,就得选择正规的医院就诊。
  红枣是补血最常用的食物
  
  红枣、桂圆、花生、红豆、红糖、白果、枸杞子都是人们常吃的补血、补肾的食品,将它们互相搭配,就成了很好的补血食疗方。
  
  红枣是补血最常用的食物,生吃和泡酒喝的效果最好。
  
  红枣不但补气血,还能明目
  
  红枣还可以在铁锅里炒黑后泡水喝,可以治疗胃寒,胃痛,再放入桂圆,就是补血、补气的茶了,特别适合教师、营业员等使用嗓子频率较高的人。如果再加上4~6粒的枸杞子,还能治疗便秘,但大便稀的人就不要加枸杞子了。常喝红枣、桂圆、枸杞茶的女性朋友,皮肤白皙,美容效果不错。枸杞子不要放多,几粒即可,红枣和桂圆也就6~8粒就行了,每天早上上班后给自己泡一杯,不但补气血,还能明目,特别适合长期待在电脑前的工作狂们。
  
  而没有在铁锅里炒硬、炒黑的红枣泡茶喝是没有用的,因为外皮包裹住了枣子,营养成分出不来,而经过炒制的红枣,经开水一泡,表皮都裂开了,里面的营养成分才会慢慢地渗出来。
  
  红枣、花生、桂圆,再加上红糖,加水在锅里慢慢地炖,炖得烂烂的,经常吃,补血的效果很好。
  
  红枣、红豆、放入糯米里一起熬粥,红豆比较不易烧烂,可以先煮红豆,红豆煮烂了,再放入糯米,红枣一起烧,也是一道补血的佳肴。
  
  红枣长年吃,有养颜祛斑的作用
  
  红枣10粒切开,白果10粒去外壳,孩子只能各吃5粒,加水煮15~20分钟,每晚临睡前吃,可以补血固肾、止咳喘、治尿频、治夜尿多,效果很好,从白果上市的秋天,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春天,是给老人、孩子补肾、止咳喘的特效方。红枣10粒切开,枸杞子10粒,煮水喝,补血补肾,专治腰膝酸软,长年吃,有养颜祛斑的作用。
  
  红枣10粒切开,生姜3片,煮水喝,是开胃的良方。
  
  做这些食物时要注意,选料要新鲜,而且要炖烂了吃,这样才能有利于消化、吸收,这就需要家中掌勺的人要有耐心,并能长年坚持。只有在一日三餐上肯下功夫,才能真正确保一家人身体的健康。
  提前留意疾病症状是防病的关键。除了上医院体检之外,健康自测也必不可少。近日多位专家总结出的健康自测法,帮助大众足不出户了解自身健康状况。
  
  自测1
  
  皮肤黄也是病重点监测脾和肝

  
  我们都属于黄皮肤,可是有些人的皮肤会特别暗黄一些,这是什么原因呢?医生认为,对于我们两广人而言,皮肤比别人更暗黄、发灰,最应该注意的是脾和肝问题。
  
  皮肤黄首先考虑是脾不好。南宁市博大医院针灸科、南宁市骨艾康按摩保健院院长、中医师雷仕君介绍,黄种人的皮肤正常颜色应该是“红黄隐隐,明润含蓄”,面色红黄隐隐,含于皮肤之内而不特别显露,是胃气充足、精气内含而不外泄的表现。中医认为,脾属土,土在五行中相应的颜色就是黄色。因此,皮肤特别黄的人,最应该考虑的是脾不好。
  
  调理脾胃的药物有很多,但是关键也是要辨证论治,脾胃不好的人,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调理。阳气不足的虚寒症表现畏寒肢冷,面色苍白,腰膝酸冷,大便溏泄等症状,可以用温中健脾的中成药,如附子理中丸,香砂养胃丸,小建中颗粒等等。脾胃虚弱表现为少气懒言,倦怠乏力,大便溏写等症状,可用中成药有补中益气丸和参苓白术散等。
  
  此外,中医认为木克土,肝气不舒的人也经常会脾胃不好,可见嗳气泛酸,胀闷不舒等症状,可用柴胡疏肝散、沉香露白露和越鞠丸等做调理。
  
  皮肤黄或是湿邪重。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博士张涛介绍,除正常人可以出现皮肤暗黄外,就中医学而言,皮肤暗黄是属于湿邪困阻脾脏,清气不能上承头面及清窍,因此可以出现面色暗黄、头晕、腹胀、纳少、睡眠欠佳等表现。建议平时可以吃些祛湿的药物,可用木棉花、霸王花、土茯苓等煲汤。
  
  皮肤黄应警惕肝病。现代人喝酒越来越不顾忌,雷仕君提醒,肝病,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出现黄疸。有乙肝等基础疾病的人,皮肤过于暗黄,应考虑肝病可能严重,最好去看医生。
  
  此外《伤寒论》记载,见肝之病,当知传脾,必先实脾。意思就是肝这个脏腑生病了,很容易传导到脾胃,临床上肝炎急性发作的时候,通常都伴随着反胃腹胀不思饮食等消化系统的症状,这就是“肝传脾”了。有肝病的人,没有严重前,最好能护好脾胃。
  
  自测2
  
  手长老茧或“手太软”证明脾胃差

  
  经络养生专家蔡洪光关门弟子、中国十大杰出亚健康演讲家、中医经络讲师初青春教授介绍,如果不经常干活,但手又特别容易长老茧的人,说明这个人代谢功能不好,脾胃功能差。
  
  大多数人的手都软硬适中,而有的人手特别软,软如无骨。这样的人,大多思虑过多,思虑多则伤脾胃,因此,手软的人脾胃大多都很差。
  
  自测3
  
  没有半月痕容易得大病

  
  很多人都知道,指甲有半月痕越多,说明气血也好,人越健康。而没有半月痕的人,气血差,从西医来讲,就是免疫力低下,一般不容易生病,而一旦生病,免疫系统难以支撑身体恢复,往往小病不容易好,最终酿成大病。
  
  通过看手的颜色、软硬度和手上是否有老茧,可以自测自己的健康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