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时,康仲戚,前往海东,数年没能回家,他母亲非常想念他。有一位僧人对他母亲说:“你只念《金刚经》,儿子就回来了。”母亲不识字,就请人写了经书,凿开屋柱,藏进经书,封好,刷上油漆,早晚向经书敬礼。一天夜里,雷霆大震,拔出这根屋柱飞走了。一个多月后,仲戚回到家,用锦囊装着大木头,告诉母亲说:“海中遇到大风,船破落水,忽然打雷,投下这根大木头,我才得以漂浮到岸,所以恭敬它。”母亲说:“这是我藏经的屋柱啊。”破开柱子,取出《金刚经》,母子终身念诵。
接着,佛陀又说:“比丘们!一般凡夫,都只从一些细琐、微小、世俗的戒行,例如五戒、十善、俭朴严谨的正命生活、乞食、不蓄积财物等来赞叹如来而已,不能从如来所证得的深奥、微妙、大光明之法这一方面来赞叹佛陀。只有从如来所证得的深奥、微妙、大光明之法来赞叹,才是真正如实的赞叹如来。” 什么是如来所证得的深奥、微妙、大光明之法呢?佛陀那个时代的沙门、婆罗门们,有着种种的邪知、邪见,总括归纳起来,不外乎是全然的常见,部分的常见,无因、无缘论,有边、无边论,不定诡辩论,有想论,无想论,非有想非无想论,断灭论,不正确的现法涅槃论等,共十类六十二种,称为“六十二见”。这六十二见的归纳,就像洒在小池塘中的大渔网,网住了世间所有的邪知、邪见。而佛陀所证的深奥、微妙、大光明之法,就是远离了这六十二见,在日常生活六根对六境的认识过程中,如实知认识与感受生起的真正原因,以及其所引发烦恼的根除方法:认识与感受,是如何地让人们因贪爱而陷入味着,味着又如何在无常变化下转为祸患,圣者又如何从中超越与出离。由于能超越与出离,所以圣者切断了推动流转到下一生的根,就像斩断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树树根,这棵树就随之枯萎,永远不再生一样,这就是佛陀所证的深奥、微妙、大光明之法。
什么情况是心不随着身体生病而生病? 多听闻正法的圣者弟子,对色身的生起、消失、味着、祸患、出离如实了知;如实了知的缘故,对色身不会贪爱乐着,不会以为这色身是我生命的主体‘我’,也不会以为生命中另有主体,色身是属于那个主体‘我’的,所以,当色身发生变化败坏了,心不会随着受到牵动,就不会有忧、悲、恼、苦、恐怖、顾念、不舍、障碍了。    同样的道理,对感受、想象、意志、识别等生命的其它组成也一样,不认为其中有生命不变的主体‘我’,所以,当色身有苦时,心不会跟着苦。”    听了尊者舍利弗这一番解说,那拘罗老居士有深彻的理解与体悟,当下证得法眼净:见法、得法、知法、入法,不再需要靠别人而能解决自己的疑惑,于正法中,心不再畏惧。就从座位上站起来,整理好衣服,恭敬地合掌,对尊者舍利弗说:    “大德!我已经证悟,得到超越与度脱。现在,我归依佛、法、僧众,为佛弟子,请当我的见证人。从现在起,我终身归依三宝。”
诸比丘启问世尊:“世尊,梳发女以何因缘转生富贵之家却身为女仆?”世尊告曰:“这是她前世的愿力所致。九十一个大劫(Maha Kalpa)以前,毗婆尸佛 (Vipassi Buddha)出世。时有二女见佛相好庄严,一女发愿:‘愿我将来生下一位如毗婆尸佛那样即生成佛的太子。’另一女发愿:‘我愿做太子的姨母。’又有一女随同发愿:‘我做你们的梳发女。’此中前两位即大幻化母和幻化母,后一位即梳发女。”诸比丘又启问:“世尊,梳发女以何愿力,得于世尊教法下出家证果并为精进第一?”世尊复言:“这也是往昔愿力成熟之故。如来正等觉、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时,有位堪姆为迦叶佛教法下精进第一,【师言:“堪姆”一词早在迦叶佛时就有,不是藏地密宗特有。】其座下一比丘尼见自己的堪姆如此精进,遂发愿:以我一生持戒闻思之善业,愿我将来于释迦佛教法下出家证果,并且精进第一。此比丘尼即今之梳发女。现在她的愿力成熟,故在我教法下出家证果且精进第一。”
当然,那匹马没有说话。不过每当它碰触了一个人的头之后,的确会发出声音,而许多人听到的是“嗡嘛呢呗美吽”(OM MANl PADME HUNG)。我正等着看某个人领受它“强而有力的”加持,不过,那天并未发生。那匹马对每个人都相当温和。 许多年后,我听说那匹马有一天就以它的臀部及后腿坐着往生了,并且就那么一直坐在原地。你觉不觉得相当令人吃惊呢? 每隔一阵子,噶玛巴就会揭示他对众生死亡与投生的清晰净观。有一次,在往北的旅途中,有些村民供养了一匹马给噶玛巴。收下这匹马之后,噶玛巴转身对着他的秘书长说:“这匹马是你父亲的转世。”
由于完全了知生死的幻象,这位佛教大师立刻如他所愿转生为当地一位班智达的儿子。幼童出生时有许多吉祥的征兆,其中包括:婴孩的眉间有硃红的记号,而且口中含有珍珠。 这些奇迹引起宫廷教师们的注意,并转告国王。 于是国王传唤了那位异教徒学者和其他证人,命令人将密封的铜棺在他们面前打开。珍珠已从圆寂的班智达口中消失,硃丹的记号也不见了,却在那无争议的转世者额前清晰可见。 那位异教徒大师完全信服了,带领他的弟子皈依了佛法。他经常以那位佛教班智达如何舍弃自己的生命,使他人都能找到正道的故事来启发他的弟子。 幼童长大后,就是有名的月官大师。他曾以和龙树菩萨法嗣月称在那烂陀有整整七年的公开辩论而闻名。这场辩论最后不分胜负,彼此大笑发现:月官每夜都亲受他的保护尊观世音菩萨的加持,才能回答月称机智具挑战性的问题,而他的对手月称同时也从他自己的本尊文殊菩萨处得到加持。
  • 首页
  • 上一页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7
  • 8
  • 9
  • 10
  • 11
  • 下一页
  • 末页
  • 21126